发布时间: 2024-05-14 17:36:24 | 作者: 爱游戏最新版本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作用,202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学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当前,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略思维,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推进低碳高校建设,以实际行动服务“双碳”战略实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
低碳高校是以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定期核算发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积极开展低碳人才培养、营造低碳校园环境、建立低碳管理体系、开展低碳创新研究、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学校低碳工作,实现校园绿色化、能耗减量化和办学低碳化的新型学校。
近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在积极推进绿色学校建设。早在1996年,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原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首次提出“绿色学校”。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绿色学校建设推动了全校性“为了环境”的行动。低碳学校是绿色学校的迭代升级,低碳高校是低碳学校中的高等教育部分。低碳高校建设坚持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育人、管理、环境等一体化建设方面沿袭了绿色学校和低碳学校的做法,并且加以细化,同时融入了高校“低碳”技术和创新研究优势。低碳高校的建设目标是坚持校园绿色化、能耗减量化和办学低碳化,涵盖和囊括了绿色学校和低碳学校的建设目标。建设理念指导建设路径,建设路径指向建设目标,建设理念和目标之间互为支撑,三者形成闭环逻辑链,使“低碳高校”概念成为有理念、有行动、有目标的统一整体。
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建设低碳高校是高校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推动高校低碳建设与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低碳高校建设是高校推进绿色低碳育人的重要保障,有利于高校把低碳理念与高等教育体系相融合,发挥高校在低碳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进而推动高校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低碳人才。
引领社会绿色低碳发展。高校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发挥社会发展永动机的作用,努力摆脱“教育滞后性”的困境。同时高校要秉承“超越功利性”的理念,基于社会责任和公共价值的视角,面向未来,立足长远,实现引领作用。低碳高校建设彰显出低碳文化和低碳行为的重要性,启发、带动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实施绿色低碳行为。
实现高校绿色低碳发展。高校有义务承担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建设低碳高校要将落实“双碳”任务纳入自身的行动框架,主动开展降碳增汇、减污扩绿、可持续发展等科学研究,使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坚实支撑和稳固基础。建设低碳高校可实现资源循环合理利用,从而打造和谐、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丰富办学内涵,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谋划政府、社会与高校的统筹协同。在“双碳”目标下,我国一直推进碳减排政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低碳转型建设是我国履行气候承诺和推动低碳转型的又一重要举措,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合力。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其目的都不是简单的碳排放数值的改变,而是整体、综合地实现低碳转型。高校作为科研、人才教育培训等重要基地,积极参与减排工作,会对社会、行业、产业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低碳高校无疑会激发一大批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能源、建筑、交通、园区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高校积极参与碳中和行动,还可以向用人机构展示重视价值理性和社会责任的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有助于进一步搭建校企人才交流、资源互动的平台,打造学企“双碳”研发教育共同体。因此,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组织、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建设,提前谋划,将建设低碳高校纳入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
加快构建低碳高校建设规范与评价标准。在“双碳”背景下,校园建设将向着更新、更高的低碳目标迈进。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推动校园低碳转型,实现以校园转型为起点,建立中国校园低碳转型示范项目。然而目前国内尚无低碳高校综合性评价标准,出台低碳学校建设与评价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现行标准的空白。为了给学校提供具体、系统的低碳校园规划、建设方向,在建设过程中更高效地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同时也促进学校物质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日前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与浙江科技大学等单位正积极编制《低碳学校(高等学校)建设指南》和《低碳学校(高等学校)评价规范》标准。
大力推行低碳高校建设和星级评定工作。低碳高校建设以《低碳学校(高等学校)建设指南》为导向准则,实施立项、建设、评估、验收四方面建设闭环。低碳高校评估以《低碳学校(高等学校)评价规范》为科学准则。评估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用能结构和电力碳排放因子等因素差异划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6个区域;按理工及综合类高等学校、文史财经师范及政法类高等学校、高职及专业类学校3类开展调研。根据调研数据建立6个区域3类学校三级指标科学性标准值。低碳学校评估按低碳高校碳排放(吸收)总量等两大序列、低碳高校管理与发展等6类一级指标、较上一年度碳减排量等19项二级指标和低碳高校管理制度性文件数量等36项三级指标基于标准值开展评价,按评价值将低碳高校划分为一、二、三星级。
健全低碳高校建设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为目标,大力稳步推进低碳高校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探索力度;多措并举、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及时宣传低碳高校建设工作进展,打造绿色低碳良好社会氛围;对绿色低碳育人体系建设工作重大科技任务、重大课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予以资金保障;建立低碳高校建设专家队伍,确立人员保障,加强低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立低碳高校建设组织机构,全面对接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学科专业交叉,产教深度融合,探索低碳高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